
我們知曉,渦電流分選機用于回收固體廢物之中的有色金屬(銅、鋁、鉑和鋅),并從有色金屬中分離不同成分。該機由電磁振動給料機、分選系統和產品采集系統組成。轉子結構由永磁體制成,磁極沿圓周交替排列,當轉子以一定頻率繞軸旋轉時,轉子周圍將形成交變磁場。這樣,渦流將在其附近的有色金屬中感應,同時,磁場會通過渦流排斥導體顆粒,金屬顆粒會被拋出較長的距離,實現有色金屬與有色金屬的分離。有實驗研究了不同因素對其性能與效率的影響,結果得出:
?。?)金屬與非金屬分離時,進給速度應適當。如果進料為單層金屬顆粒,則可越大限度地產生感應渦流,并能與非金屬顆粒較好地分離。如果出現多層進料現象,金屬顆粒和非金屬顆粒相互夾帶,大大降低了分離效率。
?。?)轉子轉速對分離效率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對金屬顆粒的影響上。隨著渦電流分選機轉子頻率的增加,磁場變化的頻率也隨之增加。磁場頻率的增加決定了金屬中產生的感應渦流的增加,并且金屬顆粒被拋得越遠。
?。?)皮帶速度對分離效率的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當進料速度固定時,皮帶速度的提高可以使皮帶上的物料越加分散,減少分離區域內顆粒相互作用的機會,增加分離效率。其二,皮帶速度的提高會縮短顆粒在分離區的停留時間,不利于金屬顆粒與磁場的相互作用,在某一方面上不利于設備分離效率的提高。
?。?)利用designexpert軟件對渦電流分選機進行了正交試驗設計和數據分析,建立了分離效率的數學模型,確定了轉子轉速對渦流分選機分離效率的影響越大。





為了達到提高分選精度和分選效率的目的,需保障渦電流有色金屬分選機的內部流場分布均勻穩定。環形區是物料實現分選的主要區域,轉籠是渦流分選機的重要部件。
在保持導風葉片里部邊緣不變的前提下,環形區的寬度則主要由轉籠外徑尺寸決定;轉籠葉片通道是細粉進入到轉籠里部實現分選的需經之路,通道內的流場分布特性對物料的分選有很大影響。有研究先在保障轉籠葉片的寬度不變的前提下改進了轉籠內外半徑的大小,對改進前后的渦流分選機構建模型,并對其內部流場進行數值模擬。而后用重質碳酸鈣進行了物料實驗予以驗證模擬結果。其次,通過運用數值模擬的技術系統地研究了轉籠葉片間距對有色金屬分選機內部流場的影響。得出如下結論:
?。?)在保持轉籠葉片寬度不變的情況下,改變轉籠內外半徑實現環形區寬度變化,當內外半徑同時減小18mm時,環形區寬度相應增加18mm。此時,環形區切向速度較大值變大,物料所受剪切力增加,利于提高物料的分散性,并且環形區流場均勻,使分選精度提高;同時,轉籠入口附近的切向速度波動較小,分布均勻,能夠保障物料在進入轉籠進行分選時的粒徑均一,實現細粉產品較窄等別的粒徑分布∶當轉籠內外半徑減小18mm,轉籠葉片間距相對變小,葉片間慣性反旋渦強度減弱,葉片間徑向速度梯度減小,分布均勻,進入轉籠的細粉不易與葉片發上碰撞,細粉返混到粗粉中的可能性減小,能夠提高分選精度。


高頻分選渦電流分選機的構造及工作原理∶
該設備機架是用槽鋼焊接而成的綱結構,用以支撐滾筒、永磁滾筒等而實現分選動作的作用。防護罩固定連接在機架和輸料皮帶的上方;分選箱安裝在機架上方和永磁滾筒的前方與防護罩相連接,形成全封閉式的保護,較好的防范了異物進入輸料皮帶和永磁滾筒內表面,保持了設備的安全運轉。
其永磁滾筒是由傳動滾筒、驅動電機、端蓋、永磁塊、驅動軸、導磁筒、軸承、聯軸器組成。驅動電動機經過軸承支撐與聯軸器相連接,并與導磁筒上的驅動軸想連結,驅動軸通過連接板與導磁筒固定連接,驅動軸兩端通過軸承座固于機架上,導磁筒外包永磁塊,永磁塊采用鋁鐵硼材料,表面磁場達1500-5000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