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磁鐵礦選礦工藝可得知,破碎和磨礦是磁選或者重選工藝前期重要的工序。在選礦工藝過程中,有兩個基本的工序:一是解離,就是將大塊礦石進行破碎和磨細,使各種有用礦物顆粒從礦石中解離出來;二是分選,就是將已解離出來的礦物顆粒按其物理化學性質差異分選為不同的產品。由于自然界中絕大多數有用礦物都是與脈石緊密共生在一起,且常呈微細粒嵌布,如果不先使各種礦物或成分彼此分離開來,即使它們的性質有再大的差別,也無法進行分選。因此,讓有用礦物和脈石充分解離,是采用任何選別方法的先決條件,而破碎和磨礦的目的就是為了使礦石中緊密連生的有用礦物和脈石充分的解離。
破碎過程就是使礦塊粒度逐漸減小的過程。各種有用礦物粒子的解離正是在粒度減小的過程中產生的。如果破碎的產物粒度不夠細,有用礦物與脈石沒有充分解離,分選效果不好;而破碎產物的粒度太細了,產生過破碎的微粒太多,盡管各種有用礦物解離的很完全,但分選的指標也不一定很好。這是因為任何選別方法能處理的物料粒度都有一定的下限,低于該下限的顆粒(即過破碎微粒)就難以有效分選。例如,浮選對5~10μm以下的礦粒,重選法對低于19μm的礦粒,目前還不能很好的回收。所以,選礦廠中碎礦和磨碎的基本任務就是要為選別作業制備好解離充分且過破碎程度較輕的入選物料,而其這種物料的粒度要適合于所選用的選別方法。若破碎作業的工藝和設備選擇不當,生產操作管理不好,擇破碎的終產物或者解離不充分,或者破碎嚴重,都將導致整個選礦廠技術經濟指標的下降。







磁選工藝過程中,基本的工藝流程是給礦、破碎、篩分、破碎、磨礦、磁選、排礦。在磁選工藝中影響筒式磁選機磁選的的因素,我們已經做過介紹,今天我們主要對于磁選過程中篩分的重要意義。在各類選礦過程中篩分設備的主要作用是配合破碎作業進行預先篩分和檢查作業,選別作業前的準備篩分;在破碎篩分廠中,用作將物料分成各種粒級產品的獨立篩分;此外,還可用于脫水、脫泥和脫介質等輔助作業。常用的篩分選礦設備有振動篩、固定篩、滾動篩、圓筒篩、弧形篩和細篩等。影響篩分設備工作效率的因素有以下幾類:
一、粒度。當顆粒粒度接近篩孔尺寸時,篩分效率明顯降低??偤Y分效率隨著近篩孔顆粒的比例增加而明顯減少。近篩孔顆粒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因為這些顆粒趨于限制或堵塞篩孔,使篩子的有效篩分面積降低。這是閉路破碎流程中篩子經常出現的流程,在閉路流程中近篩孔物料逐漸增多,使篩分效率逐漸降低。
二、給料速度。篩分離度的分析原理是使用較低給料速度和較長篩分時間可達到幾乎完全分離。在篩分實踐中,考慮經濟成本則要求采用較高的給礦速度,且要減少物料在篩面上的停留時間。在較高的給礦速度下,篩面上形成厚料床,而細粒必須通過厚料層才能有機會進一步通過篩面。終結果是使篩分效率降低。對于任一分離作業,高產量和往往是兩個相互矛盾的要求,為了得到佳結果,就必須綜合考慮以上兩個指標。
三、篩子傾角。如果顆粒以小傾角接近篩孔,使篩子看起來是下場的有效孔徑,且近篩孔顆粒幾乎不能通過。篩面的傾角影響顆粒進入篩孔的角度。某些篩子利用此作用分離比篩孔更細物料。篩子角度也影響顆粒沿篩面運動的速度,在篩面上的停留時間和顆粒通過篩面的概率。
如果磁選機筒內磁塊脫落,此時圓筒有咔咔的響聲,嚴重時把筒皮劃破,此時應立即停車檢修。防止磁塊再次脫落,在檢修時可用薄銅片將磁系兜住。
為防止磁塊再次脫落,可用薄銅片將磁系兜住,并在日常工作時嚴禁螺絲、螺母或其他金屬雜物進入磁選機。磁選機內進入障礙物,輕者將筒皮劃出痕跡,重者卡住圓筒或將筒皮劃破,,出現此現象時應立即停車取出障礙物。
磁選機廠家平時應嚴禁將螺栓、螺母、鐵絲及其他金屬物品掉進磁選機,為防止大塊礦石隨礦漿進入磁選機,應在給礦處加篩板擋住大塊和雜物,并經常清理。

